在日常生活中,微生物污染無處不在。這些微生物不僅可能引發各種疾病,還可能對產品的品質和安全性造成嚴重影響。特別是在醫療、食品加工等領域,微生物污染更是被視為重大安全隱患。因此,對各類產品進行抗菌性能檢測,以有效抑制或殺滅微生物,降低污染風險,顯得尤為重要。
抗菌性能檢測-第三方抗菌檢測機構
抗菌性能檢測方法
1、瓊脂平板法
利用抑菌劑不斷溶解,經瓊脂擴散形成不同梯度,以顯示其抗菌作用,并依據抑菌環大小,判斷抑菌劑的抗菌能力。本試驗適用于溶出型抗菌產品的鑒定。
該方法的特點在于:測試方法簡單,測試時間短、測試費用較低。
基于該方法建立的標準有:ISO20645《紡織物抗菌活性的測定瓊脂平皿擴散法》;國家標準GB/T20944.1《紡織物抗菌性能的評價第1部分瓊脂平皿擴散法》;化工行業標準HG/T3663《膠鞋抗菌性能的試驗方法瓊脂平板法》。
2、菌液吸收法
在一定質量的材料上,滴加一定體積菌液使其吸收,經過一定時間培養之后,再將其洗脫,并進行菌落計數,通過對比試樣與空白樣品的菌落,計算出試樣的抑菌率。
該方法適用于具有一定吸水性能的材料,其方法標準有:AATCC100《紡織材料抗菌整理劑的評定》、JISL1902《纖維制品抗菌性試驗方法、抗菌效果》、ISO20743《紡織物抗菌整理產品抗菌活性的測定》;GB/T20944.2《紡織物抗菌性能的評價第2部分吸收法》等。
3、振蕩法
振蕩法也稱ShakeFlask法,指在液體中通過快速長時間振蕩,增加微生物與抗菌產品內抑菌劑的接觸,以顯示抗菌產品的抑菌效果。試驗根據抑菌率大小判斷抗菌產品是否具有抗菌能力。
該方法適用于非溶出性抗菌制品的鑒定。基于該方法建立的標準有:ASTME2149-2001《測定動態接觸條件下固定化抗菌劑抗微生物活性的試驗方法》、GB/T20944.3《紡織物抗菌性能的評價第3部分振蕩法》等。
4、其它方法
貼膜法適用于表面光滑的吸水性材料,其原理為將菌液滴加到試樣表面,上面覆蓋一層塑料薄膜,使菌液均勻分布于樣品表面,在大于90%的濕度環境下培養,培養之后對樣品進行洗脫、菌落計數,對比試樣與空白樣品的菌落,計算出試樣的抑菌率。
轉移法適用于使用過程中不會接觸汗液和水分的物品材料,其原理為將菌液均勻鋪于試樣表面,再用重物通過一塊平板壓在試樣上,保持一定時間,使菌液轉移到試樣上,培養后洗脫,與空白樣的洗脫液細菌濃度對比,計算抑菌率。
抗菌性能檢測-第三方抗菌檢測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