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重金屬檢測是對土壤中重金屬元素含量進行測定和分析的過程,檢測項目主要包括砷、鎘、鉻(六價)、銅、鉛、汞、鎳等常見重金屬元素。這對于評估土壤污染狀況、保障農產品安全及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土壤重金屬檢測-環境監測中心
土壤重金屬檢測的前處理
1)砷硒汞類的前處理。按照現行常用的土壤中汞的前處理方法,大致都是加入(1+1)王水后于沸水中水浴消解2h,冷卻后加入硝酸-重鉻酸鉀保存液,用硫酸-重鉻酸鉀稀釋液稀釋后上機測量。砷的消解方法與汞類似,不過在消解后是加入硫脲-抗壞血酸溶液與(1+1)鹽酸溶液稀釋后再上機。砷的消解相對來說比較復雜,用硝酸-高氯酸混合酸于160℃電熱板上消解至無色,繼續消化至冒白煙后,冷卻:加入鹽酸于水浴中加熱,冷卻后定容上機測量。砷硒汞應用這類前處理消解方法,引入酸的種類相對較少,因此消解后比較容易測量出準確的數值。
2)土壤中鎳銅鉛鎘鋅總鉻的前處理。這5種常見的土壤中的金屬元素,相對于上述砷硒汞的前處理方法,顯得相對比較復雜。雖然具體操作上因為各元素自身的特點,有些許的差別,但總體思路都是采用鹽酸-硝酸-氫氟酸-高氯酸全分解的消解方法,破壞土壤的礦物晶格,使試樣中的待測元素全部進入試液。
然而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消解相對比較難操作,體現在電熱板的溫度比較難控制、加酸的時間點比較難把握,以及消解程度很難掌控。特別是消解不全的前提下要多次加同一種酸,這就要求實驗人員具有比較豐富的處理經驗以及過硬的檢測技術。而且在消解中因為加入了比較多種類的酸消解的時間跨度比較長(8~10h),金屬的損失及因消解不全導致沒有全部破壞掉土壤中的礦物晶格等各種原因,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實驗結果的偏差。
土壤重金屬檢測方法
1、色譜法
色譜技術在分離法中屬于使用更廣泛、效率更高的,不但應用范圍廣,而且分離效能高、檢測性能準確,在多組分試樣中尤其得到重用,目前在石油化工、環境能源、環境生命等領域都得到充分應用。
2、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的具體檢測方法是:使用分光光度計,用不同波長的光持續照射土壤樣品溶液,然后記錄樣品對特定波長的吸收強度。為了直觀觀察效果,可以做出圖示,以波長為橫坐標,以金屬對波長吸收強度為縱坐標,每種重金屬吸收光譜的強度便非常直觀地得以顯現,還可以應用該方法進行定質、定量的具體分析。
3、原子光譜法
原子吸收光譜法是目前土壤重金屬檢測中常用的方法,通過測定樣品蒸汽相中金屬的基態原子對其原子共振輻射的吸收強度,借以確定樣品中重金屬的含量。原子吸收光譜法測量精度非常高,檢測極限可以達到10-9g/mL,飲用水等測量經常選用這種方法。其特點是選擇性強、干擾小、容易排除:但是其缺點也非常明顯,其對元素周期表中的大部分非金屬不能進行分析,而且測定程序復雜,每種元素需要使用不同的元素燈,每次只能測定一種元素,操作繁瑣、儀器價格高。
土壤重金屬檢測-環境監測中心